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发生以来,我市医保部门在市防控指挥部的统筹指挥下,直面医疗物资供应短缺困难,优化机制、提升效率,全力满足一线医护人员救治需要。
一、畅通渠道,先动先行
一是迅速召集国药控股、海王德明、九州通、人福医药四家大型配送企业相关负责同志,就解决口罩、防护服等部分耗材短缺问题集中座谈,帮助企业克服困难,扩宽渠道,竭力将各医疗机构采购订单落实到位。
二是立即开通市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平台绿色通道,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救治所需医用耗材直接挂网,实时受理南昌卫材、咸宁爱科等药械生产企业备案申请41件,将30余家医用口罩、防护服、体温计等防控产品生产厂家纳入平台,积极帮助医疗机构畅通供货渠道。
三是保障新检测技术和诊治药品的及时使用,先用后申报。在新型核酸检测试剂盒(PCR三重荧光法)获得国家药监总局批文当天即完成谈判准入工作,较原检测手段耗时更短、费用更低、准确性更高,确保供应充足。第一时间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测所需的RNA测定进行收费定价,组织医疗机构立即投入使用。
二、广发倡议,八方来援
率先向市内各医药企业、医保合作单位发起倡议:“诚挚呼吁在咸宁市内各医药生产、经营企业伸出援助之手,积极捐赠疫情防控物资,助力咸宁抗击疫情。”倡议发出后,海王德明、九州通等大型医药企业带头响应,高济明联、楚天药房等63家零售药店团体纷纷出力,短短数天时间凑齐一次性医用口罩237550个,莫西沙星(含莫西沙星氯化钠)9290支(袋),防护服2012件,医用酒精4478瓶,并全部由捐赠人亲自送到各医疗机构手中,有效缓解了我市定点救治机构防控物资压力。
三、统筹规划,信息互通
在市防控指挥部的统筹指挥下,积极联系高新区医疗用品生产企业与医院、零售药店直接对接,稳定价格,全力生产供应。委托九州通、国控、海王三家专业配送企业将12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全部投入市场,专人专车派送到位,在避免聚集的同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防疫需要。搭建本地生产企业、医疗机构信息沟通平台,成功帮助爱科、兆舒美、金仕达等企业与医疗机构直接对接,缓解医院一次性口罩、防护面罩、防护服短缺问题。嘉鱼、崇阳、通山医保部门对防控口罩统一集中采购、统一限价管理、统一限量供应,确保口罩不囤积、不涨价。
四、实时监测,稳定价格
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防控药品和耗材价格监测工作机制,在市中心医院、市第一人民医院、崇阳县人民医院三家医疗机构,湖北高济明联医药商场连锁有限公司、麦德信专业药房连锁(湖北)有限公司、湖北康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、国控药房连锁咸宁公司四家大型连锁药店设立监测点,对奥司他韦、板蓝根、双黄连口服液、防护口罩等二十余类常用药品耗材进价、销售量每日监测,并利用医保支付大数据系统实时比对。同时,坚持每天不定期巡查各定点药店销售防控药械用品情况,对发现的哄抬价格、串通涨价以及其他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行为,在取消医保定点资格的同时,移交市场监管部门从严从重从快查处。
经多方努力援助,城区主要定点救治医院药品库存满足一个月存量,一次性医用口罩供应得到基本保障,城区148家医保定点药店均未发生哄抬物价、串通涨价现象。同时,阿比多尔、防护服、N95口罩、护目镜等重要物资的供给方面仍存在比较大的缺口,需要更多的支援和关注。